11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承辦的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創業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在湖北省咸寧市成功舉辦。研討會以“聚焦數字化,助力機電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咸寧市相關單位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桂衛華等13名院士專家及國家級實驗室青年科技人員、青年女科技學者、企業青年核心科技人員代表等近80人參加活動,同步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高達11萬人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代表學會在致辭中對本次研討會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要加快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探索智能機電產業發展及其數字化轉型之路,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湖北省科協副主席余軍提出各級科協組織要提升服務能力,積極對接各高層學會,找準切入點,將上級資源進入基層,將創新要素引入基層。咸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梁細林表示此次大會的召開將極大推進咸寧智能機電產業轉型升級,為咸寧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注入新的動力和智力支持。
為進一步加強中國自動化學會對咸寧智能機電產業的對接指導,研討會還舉行了“中國自動化學會咸寧協作站”授牌儀式。
![]() |
隨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吳澄線上作“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主旨報告,介紹了人工智能等熱點信息技術如何助力企業集團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院長曾志剛以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為例,介紹了人工智能,并指出人工智能是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武漢大學副院長徐箭教授為大家分享了新能源和氫能主導的綠色工業園區模式探索與實踐。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武漢大學教授張俊作了題為“裝備健康監測:基于境況的智能預診與維護”的報告,介紹了與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合作時具體的案例和數據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袁勇教授通過線上方式向大家講解了“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現狀與趨勢。
東南大學曹向輝教授線上從研究背景與挑戰、面向實時感知的網絡傳輸調度、控制性能驅動的網絡協同優化、信息物理融合的隱私保護和總結與研究展望五個方面作了“控制性能驅動的工業互聯網資源優化與安全”的報告。
華中科技大學伍冬睿教授作了題為“精準、安全、隱私保護的腦機接口”的專題報告,介紹了基于遷移學習的精準腦機接口、基于對抗攻擊的安全腦機接口和隱私保護腦機接口等三個創新內容。
為精準服務于行業供需對接,提升科研轉化效率,11月27日下午,沙龍開展了智能機電產業技術交流環節,包括項目路演和需求對接。湖北靈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湖北三環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等公司發布了焊接與自動化技術、轉向器CAE仿真分析等7項技術需求;廣東工業大學教授王欽若、天津大學副教授穆超絮、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精密感知與控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蘇虎、鎮江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總工程朱紫冬、鎮江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宇、武漢紡織大學副教授鄧奕、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徐天添等7位專家對智能機器人焊接/切割、智能制造中若干新興自動化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表面缺陷檢測、智能制造創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進行成果演示。
武漢紡織大學鄧奕教授作為青年女科技學者代表在技術成果路演時向企業拋出橄欖枝,“我們帶著十足的誠意參加此次研討會,希望和咸寧的企業達成合作。”她表示企業有技術需求,她非常樂意提供,有人才需求,她也可推薦相關專業學生。鄧奕率領團隊3人參加此次研討會,路演環節主要展示了工業機器人集成用、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工業機器人設備研發與生產等研究領域的成果。在隨后的技術需求對接展示環節,來自湖北靈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周南屏,率先向鄧奕率領團隊發出邀請,雙方一拍即合。研討會當天晚上,鄧奕團隊便來到湖北靈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實地調研考察,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和技術瓶頸。隨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精密感知與控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蘇虎與崇陽穩健醫療有限公司,鎮江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宇與咸寧興民鋼圈有限公司等等,也在路演后雙方紛紛達成合作意向,互換聯系方式,將進一步深入交流。
本次沙龍活動,學術氛圍生機活潑,智慧能量激蕩交融,創新創業活力充分激發,取得了預期效果,獲得學術屆、產業界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實現了產學研用技術供需精準對接,有助于提升創新效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多年來,中國自動化學會在中國科協指導下,在科研院所、企業高校等單位的支持下,多舉措構建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積極面向青年會員,組織智能自動化學科前沿講習班;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和舉薦,召開年度青年學術年會,開展青年科學家獎評選,連續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為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搭建起人才跨界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