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_久久一二三区_亚洲韩日在线_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十年磨一劍,中國智能車厚積薄發 ——2018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在江蘇常熟隆重開幕!

日期:2018-11-17 15:17
近日,谷歌自動駕駛領域領頭羊Waymo親自承認自動駕駛汽車想要真正上路普及還需要幾十年。難道無人駕駛領域真的“凜冬將至”?2018年11月16日,“2018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在江蘇常熟隆重開幕,深入聚焦中國智能車領域,邀請中國無人駕駛大咖共商共議智能車技術、產業未來發展,為中國無人駕駛領域創新持續注入活力。

?

本屆論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通過14個主旨報告、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等多種形式,從政策規劃、高校研發、產業投資等不同維度重點探討智能車相關話題,吸引了全國各地致力于無人駕駛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領袖企業負責人、院士、學術界以及工業界代表近200人共聚一堂。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致開幕辭,他表示,以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安全為代表技術的智能車研究,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智能車的研究,并于2009年創辦“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連續十年的大賽極大地促進我國在智能車輛技術方面的研究,積累了我國在未來智能汽車技術和產業上的原始創新,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搭建平臺,深入溝通,交流學習,為產、學、研、用各行業的與會者帶來更多收獲,從而助力構建中國智能車發展的良好生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李建軍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2015年為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應運而生,在與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共同推動下,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呈現出今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技術也逐步走向成熟。希望與會者在此相互借鑒、相互啟發,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共同促進我國智能車事業的不斷發展。

常熟市人民政府徐海東副市長在致辭中表示,常熟連續多年承辦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同時聯合西安交通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成立了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車產品研發測試與生產基地,邀請大家同商發展,共議未來,推進常熟汽車產業向高端發展,全力打造中國智能車產業化集聚區。

吉林大學陳虹教授帶來了第一個報告“網絡環境下的智能汽車控制”。陳虹教授指出,網聯、智能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門詞匯,智能網聯汽車更是受到資本的熱捧,報告通過當前時代的技術特征和汽車智能化的多種形態,著重分析了汽車先進控制理論、方法和技術的挑戰與機遇,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新技術研究院的榮輝副院長在題為“無人駕駛的未來”的報告中表示,無人駕駛正處在巨變前夕,將革命性的改變整個汽車行業乃至人類社會。在著重介紹了北汽集團對無人駕駛技術產業和應用環境的理念后,榮輝副院長提出了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存在的未知領域,如轉向系統、動力反應機制、非衛星定位的精確定位系統、人車交流方式、無人駕駛體系等,并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應開闊視野和思路,不要把思路僅局限在“傳統汽車”和“無人駕駛”上。

同濟大學汽車營銷管理學院馬鈞院長作了題為“汽車人機交互與人車關系的發展趨勢”的報告。馬鈞院長在報告中指出,人機交互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呈現界面,產品的易感知性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人車關系”同樣十分重要,“人車關系”的基礎是車主與車的信任感與默契感,“場景化”與“儀式感”對提升“人車關系”也有著明顯的作用。

360集團智能網聯汽車安全事業部劉健皓總經理作了題為“智能網聯汽車威脅分析與發展建議”的報告。他指出隨著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方向轉型發展,汽車網絡安全的問題日益凸顯,汽車產業面臨著嚴峻的安全挑戰,汽車廠商也在不斷加大汽車網絡安全的投入。網絡安全的方案可選擇性很多,但汽車網絡安全投入與傳統網絡安全不同,需要在保障實時性的同時保證網絡安全,這給網絡安全領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報告主要通過對以往的汽車安全的攻擊案例及安全漏洞進行合理的威脅分析,梳理出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形成對汽車產業有效的發展建議,促進產業發展。

上午最后一個報告來自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CEO、中山大學陳龍教授,題目是“平行駕駛”。陳龍教授指出,平行駕駛是一種兼具運營管理、在線狀態監測、應急駕駛安全接管等功能的先進云端化網聯自動駕駛集成解決方案。與傳統的單車自動駕駛和網聯自動駕駛相比,平行駕駛的先進性和獨特性體現在通過構建和集成軟件定義的“描述車-預測車-引導車”系統,大幅度提升駕駛安全和運營效率,特別適用于礦山、物流等應用場景。

在下午的報告環節中,日本上智大學申鐵龍教授作了題為“智能網聯環境下的汽車動力系統控制”。節能與減排是汽車動力技術的長期挑戰課題,也是動力鏈控制的核心課題,申教授在報告中簡要回顧了智能網聯環境的變遷,探討了網聯環境下動力鏈控制技術發展的潛在可能性,結合報告人自身的研究經歷,介紹了網聯汽車動力鏈控制算法的開發實例。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志遠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智能汽車運動優化控制——問題與展望”。劉教授在報告中闡述了復雜行駛環境下智能汽車運動過程中決策與控制存在的約束、非線性動力學以及行駛安全性和舒適性等多目標控制問題。從優化控制的角度,報告探討了智能汽車路徑規劃、跟蹤以及協調安全性和舒適性控制目標的解決思路與方法,對滾動時域優化控制方法在智能汽車運動控制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西安交通大學孫宏濱教授在題為“邁向更加魯棒的自主智能駕駛”的報告中,指出自主智能駕駛是汽車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將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來,學術界與工業界在自主智能駕駛的技術框架與關鍵問題方面形成了共識,自主智能駕駛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由于交通場景的高度動態性與不確定性,高度自主的智能駕駛仍然面臨很多的技術挑戰。其中,如何提高自主智能駕駛的魯棒性既是一個學術研究問題,也是智能駕駛落地的關鍵點。

吉林大學王健教授的報告題目是“5G在端到端無人礦山中的應用及其測試場景庫”。王健教授指出,礦山環境惡劣,開采深度增加,地點偏遠封閉;礦上機械運作單一,重復性操作,是實現無人駕駛的最合適場景之一,5G技術將成為主要的礦山傳感工具之一,礦山測試場景庫是關系到無人化產品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技術之一。5G技術在無人礦山中的應用,將有助于實現運營管理、在線狀態監測、應急駕駛安全接管等功能的先進云端化網聯自動駕駛集成解決方案,大幅度提升駕駛安全和運營效率。

清華大學王建強教授作了題為“復雜交通環境下智能汽車行駛風險評估與智能決策”。在報告中,王建強教授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尚面臨瓶頸與挑戰,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下,無人駕駛技術如何進行風險量化評估和做出智能決策至關重要,隨后王建強教授分享并講解了一些實際例子,并對未來成果應用進行了展望。

浙江大學陳劍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新能源智能車感知與控制”。陳劍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汽車產業作為下一個技術革新的重點領域對智能性與效率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燃料電池的作用也日益加強,這方面正是陳劍教授目前研究的重點。隨后,陳劍教授介紹了自己及團隊目前在燃料電池/鋰電池、智能駕駛、燃料電池車輛等方面的研究內容。

北京郵電大學朱孔林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人工智能驅動的車載邊緣計算”。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不斷發展,智能駕駛應用對通信和計算的需求越來越高,依賴于車載單元的單車智能越來越無法滿足智能駕駛應用的計算需求。5G通信的低時延高可靠網絡使智能駕駛應用計算遷移成為可能,借助車載邊緣計算,能夠對計算需求較高的智能駕駛應用遷移到邊緣服務器完成。朱孔林教授在報告中,以道路物體識別和入侵檢測為例,討論車載邊緣計算在自動駕駛應用中運用的可能性,并進一步討論不同的車載邊緣計算架構對智能駕駛應用的影響。

為大會帶來最后一個報告的是廣汽研究院的高翔博士,他的報告題目是“感知,自動駕駛的智慧之眼”。高翔博士指出,如果說自動駕駛是通過人工智能來應對復雜多變的路況,那么感知便是將人工智能與世界相連的紐帶??v觀整個自動駕駛產業,無論針對哪種工況何種任務,感知向來都是整個流程的第一環。而緊跟著感知的是決策,繼而是運動控制??梢哉f,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表現極大程度上取決于感知所提供的結構化數據,因此感知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感知系統采用不同傳感器觀察檢測車輛的周圍,對環境進行認知,并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受益于深度學習技術在近些年的蓬勃發展,業界以實現端到端的感知為目標,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方式,實現具有極高魯棒性的算法。目前自動駕駛的感知端所使用的傳感器主要為: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超聲波雷達。感知的任務一般包括:目標檢測分類、可行駛區域檢測、車道線檢測,以及目標跟蹤。報告對常用傳感器的特性及使用場景、每項感知任務的具體內容和效果、傳感器與感知任務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多傳感器融合做了相應的介紹。從算法的角度,闡述了深度學習在感知端的應用,簡單探討了本車感知與V2X的協同關系;在報告最后,高翔博士對自動駕駛感知的未來、對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展望。

中國自動化學會于2015年創辦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以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旨在促進智能車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原始創新和高技術開發,增強我國智能車自主研發技術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促進智能車技術產業化應用,推動其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和產業轉型升級。論壇舉辦至今,受到了來自政府、產業界、科技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發揮了非常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