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全國高校自動化專業間的工作聯系與交流,展示和推廣全國高校自動化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的優秀成果,探討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和理念,統籌謀劃“十四五”自動化類專業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的第七屆全國高校自動化教學院長(教學主任)會議定于2022年12月30日-31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主題
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創新實踐
會議時間
2022.12.30-2022.12.31
會議地點
中國自動化學會平臺線上直播
會議承辦單位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安排
2022.12.31(周六)
· 09:00 – 09:10:開幕式
· 09:10 – 12:00:大會報告
報告一:創新型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系統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柴天佑,中國工程院院士)
報告二:優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畢業要求達成評價的研究(戴先中,教授)
報告三:國家教學成果獎培育申報與案例解析(紀志成,教授)
報告四:專業認證:達成重要還是改進重要?(章兢,教授)
報告五:新時代科藝交融、自主創新的控制學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呂金虎,教授)
(大會講演嘉賓信息附后)
· 14:00 – 16:30:專題論壇
論壇一:專業認證背景下自動化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召集人:胡曉光教授;講演嘉賓:申功璋教授、王志文教授、劉旭東教授;#騰訊會議:959-116-460)
1) 2021版華盛頓協議標準”的理解與研討——解讀《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解讀及使用指南(2022 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申功璋教授
2) 工程教育引領下的一流專業建設——蘭州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實踐,蘭州理工大學 王志文教授
3) 工程專業認證與自動化專業建設,青島大學 劉旭東教授
論壇二:發展新工科課程思政,打造自動化一流金課(召集人:王燕舞教授;講演嘉賓:孫秋野教授、李大字教授、趙勃教授、王燕舞教授;#騰訊會議:623-592-795)
1) 工科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東北大學 孫秋野教授
2) 構建多元化教學生態,打通工程教育最后一公里——自動化一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北京化工大學 李大字教授
3) 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思考,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思考,南京郵電大學 趙勃教授
4) 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建設:高階建設與思政建設,華中科技大學 王燕舞教授
論壇三:機器人工程培養方案構建及其特色專業建設(召集人:于乃功教授;講演嘉賓:劉娣教授、楊旗教授、周波副教授、于乃功教授;#騰訊會議:848-382-450)
1) 應用型本科高校機器人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構建,南京工程學院 劉娣教授
2) 面向遼寧工業智能化升級的機器人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沈陽理工大學 楊旗教授
3) “知行合一,至于至善”-東南大學機器人工程專業建設六年實踐總結,東南大學 周波副教授
4) 研究型本科高校機器人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構建,北京工業大學 于乃功教授
論壇四:新時期自動化一流專業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召集人:張利國教授;講演嘉賓:趙玉新教授、張廣明教授、侯迪波教授、朱文興教授;#騰訊會議:334-948-524)
1) 聚焦“3I”特色,自動化領域新工科人才多維創新實踐平臺探索與實踐,哈爾濱工程大學 趙玉新教授
2) 春風化雨育黨才,潤物無聲樹國梁,南京工業大學 張廣明教授
3) 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浙江大學 侯迪波教授
4) “理實融育-素能并重-科研哺教-產教協同”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山東大學 朱文興教授
報告一:
題目:
創新型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系統工程科技人才培養
個人簡介: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IEEE Life Fellow, IFAC Fellow。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局成員及IFAC制造與儀表技術協調委員會主席(1996-19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2010-2018)。現任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2011~),《自動化學報》主編,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長期從事復雜工業過程控制、優化和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究。提出了多變量自適應解耦控制理論與方法,建立了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與方法;主持研發了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系統、重大耗能設備智能運行反饋控制技術及系統、生產全流程智能優化控制技術及系統和綜合自動化系統,并成功應用于流程工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發表IFAC會刊和IEEE匯刊論文共計200余篇,其中1篇論文獲國際控制技術頂級期刊IFAC雜志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1-2013 最佳論文獎。已培養博士百余名,碩士250余名。應邀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舉行的IFAC、IEEE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3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五項,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十二項;兩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3年獲遼寧省科技功勛獎,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0年獲第一屆楊嘉墀科技獎一等獎。2007年在IEEE系統與控制聯合會議上被授予控制研究杰出工業成就獎,2017年獲亞洲控制協會Wook Hyun Kwon 教育獎。
報告二:
題目:
優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畢業要求達成評價的研究
個人簡介:
戴先中,教授, 1986年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后留校工作,1988年調入東南大學至今。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教學名師獎、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入選者。2001年與2009年分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報告三:
題目:
國家教學成果獎培育申報與案例解析
個人簡介:
紀志成,教授,博士生導師,萬人計劃國家教學名師,中國仿真學會會士。原江南大學副校長、現任教育部“物聯網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 計劃”)“工業過程智能控制”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兼任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學部副主任、第十屆國家督學、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2013-2022)、中國仿真學會副理事長、《系統仿真學報》副主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專項責任專家。紀志成教授長期從事智能工廠、生產優化與智能運行系統方向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2011年和201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 項(1/10)、獲 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1 項(1/15)、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3 項(1/7)。
報告四:
題目:
國家教學專業認證:達成重要還是改進重要?
個人簡介:
章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湖南大學副校長、湘潭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自動化專業教指委委員,現任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結論審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評估分會副理事長。從事自動化專業教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科學研究和學校管理工作,出版《從書院到大學——湖南大學文化研究》等專著5部,發表論文300多篇。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教育系統勞動模范,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報告五:
題目:
新時代科藝交融、自主創新的控制學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個人簡介:
呂金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二級教授、中關村實驗室三部召集人。從事復雜系統協同控制、工業互聯網等研究。發表IEEE匯刊論文100余篇、著作6部,授權發明專利67項,WoS引用2萬余次,h指數69。獲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1項排名第二)、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進步獎、軍事技術發明一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工程院光華青年獎、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國家杰青/創新群體負責人/萬人領軍、IEEE/CAA/ORSC會士、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曾任或現任IEEE TII(Q1)共同主編、IEEE IES北京分會主席、IECON 2017大會共同主席、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