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深刻把握改革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是我們黨領導改革取得的一項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發展是硬道理,同時發展須向改革要動力。改革的目的是發展,而發展走到哪里,改革就要同步跟進到哪里。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系,更好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我們黨領導改革,從一開始要改的就是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此來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悟深悟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及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重大挑戰,更加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影響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發展理念既來源于實踐,又指引改革。新發展理念不僅為全黨在發展問題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科學指引,而且為全黨在改革問題上提供了指揮棒和方向標。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既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新發展理念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指引著我們創新發展模式、激發發展動力、協調發展領域、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發展目的。另一方面,改革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強大動力。圍繞解決突出矛盾,作出有針對性的戰略和策略性安排,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舉措,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高質量發展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深化改革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改革讓新質生產力活力迸發,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解決好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的問題,又要解決好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的問題,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破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暢通經濟循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
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發展是為了民生,民生又連著內需、連著發展,惠民生也是抓經濟、促發展。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千頭萬緒,以人民利益為旨歸,改革的科學性才有支撐,落實的有效性才有保障。改革,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使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變化。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在一次次問計于民中,找到破題的關鍵;在群策群力中,凝聚奮進的共識,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的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前進道路上,堅持用改革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寫好改革的“實踐續篇”和“時代新篇”,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