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為進一步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下沉優質科普資源,中國自動化學會(簡稱"CAA")聯合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共同開展2025年“CAA科普百人團——科技教育鄉村行”公益活動。CAA普及工作委員會、CAA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河池市科學技術協會和大化瑤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協會共同承辦“科普百人團一科技教育鄉村行·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公益活動。5月8日,科學家引領科普百人團“線上+線下”開講,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大化瑤族自治縣實驗中學、大化瑤族自治縣實驗小學、大化瑤族自治縣第三小學和大化瑤族自治縣新城小學“講好一堂人工智能啟蒙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了解人工智能的平臺,將科技送到孩子們的身邊,提高青少年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和興趣。
在活動舉辦期間,多位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普專家懷著對鄉村教育的赤誠之心,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齊聚大化。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張倩,河池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黃雷,大化瑤族自治縣黨委常委、副縣長杜春貴,以及大化瑤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藍雅等領導嘉賓共同出席活動,一同見證這場科技教育公益盛事的開展。
在活動上,大化瑤族自治縣黨委常委、人民政府副縣長杜春貴發表致辭,表達了對CAA科普百人團到來的熱烈歡迎和對此次活動的高度期待。他強調,科技教育對于鄉村學生拓寬視野、激發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同學們能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積極探索科技的奧秘。隨后,學生代表也上臺發言,分享了自己對科技的熱愛以及對本次活動的期待之情。廣西科協科普部部長張倩宣布2025年“CAA科普百人團—科技教育鄉村行?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公益活動正式開始。科普專家們分別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的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主題講座。
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唐素勤以“人工智能與未來生活”為主題,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未來生活各個方面的應用和影響。她通過展示AI在醫療、交通、教育、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和發展趨勢,讓同學們看到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啟發同學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復旦大學副教授趙衛東帶來了“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應用——語音處理”的講座。他詳細介紹了語音處理的多種類型,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喚醒、語音降噪等。在講解過程中,趙衛東副教授通過豐富的案例,讓同學們了解到語音處理技術在語音助手、智能家居控制、自動駕駛、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的廣泛應用。同學們被這些神奇的技術深深吸引,積極提問,與專家展開互動。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級教師查成林老師以“從有限計算到無窮想象”為題,從我們身邊常見的AI應用引入,如智能音箱、人臉識別檢票進站等,讓同學們感受到AI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AI文生圖為同學生成未來職業照和同學開展了有趣的互動。接著,他介紹了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歷程與技術路線等,通過深入淺出地講解,引導同學們思考計算機如何從有限的計算到實現無窮的想象,激發了同學們對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的濃厚興趣。
柳州市柳南區實驗小學綜合組主任肖蓉蓉則聚焦“STEAM+AI 之創意編程的探究與實踐”,向同學們介紹了常見的兒童編程種類,如創意編程、創客編程等。她通過展示各類創意編程作品,包括輔助學習類、人工智能交互類等,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編程的魅力。同時,肖蓉蓉主任還分享了優秀編程作品的創作方法和“AI 智能體五步學習法”,鼓勵同學們動手實踐,嘗試進行編程創作。
此次活動采用線下講座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各學校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認真聆聽講座,積極參與互動問答環節,與專家們進行深入交流。據統計,現場參與活動的學生代表四千余人,大化瑤族自治縣內通過各校組織觀看直播的師生人數達六萬人,報告直播共吸引了超二十萬人次在線觀看學習。
“CAA科普百人團—科技教育鄉村行?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公益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的師生們提供了一次接觸前沿科技知識的寶貴機會。通過科普專家們的精彩講座和互動交流,激發了鄉村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熱愛,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夢想的種子。未來,中國自動化學會攜手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將繼續推進該活動,覆蓋更多國家重點幫扶縣,讓科技之光點亮更多鄉村課堂,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和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
來源:CAA普及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