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闭劶按驌綦娦旁p騙犯罪,業內人士常用這句話來“自我激勵”。作為身處一線的商業銀行,近年來面對的壓力與風險愈發突出。
風險點在何處?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是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更具隱蔽性和迷惑性;二是風險大數據多分散于各機構,有效整合不足,歸集難;三是風險大數據重構難、應用難。
面對風險聚集,中國工商銀行自主研發的“融安e信”外部欺詐風險信息系統成為降低風險的有效工具。截至目前,中國工商銀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融安e信”已攔截電信詐騙匯款超39萬筆,為群眾避免經濟損失逾97億元,并在監管層的指導下,向200多家金融同業機構提供技術輸出。此外,防范電信詐騙也需多部門形成合力,不斷深化警銀協作、創新風險監控機制、強化風險大數據應用,尤其要解決“實名認證”等基礎性問題,有效遏制偽冒開戶。中國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表示,銀行應在客戶與不法分子之間樹立一道安全屏障,最大限度保證客戶資金安全,這既是建設安全銀行的應有之義,更是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群眾合法利益的責任擔當。
收集數據科學分析
7月4日午后,工行北京復興路支行1號窗口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客服經理段志方急忙叫來運營主管王曉丹,一起檢查電腦屏幕上的警示語,他們意識到一起電信詐騙即將發生。
此時,一位中年女士正在該行辦理9900元匯款業務,當工作人員輸入收款賬號后,系統立刻出現以下提示:“該賬號疑似電信詐騙,請仔細與匯款人核實收款信息、匯款用途等,如確認無問題可繼續提交?!彪S后,王曉丹仔細向匯款人詢問細節,最終發現不法分子正以“繳納海外代購稅費”為由,對匯款人實施詐騙。在多位工作人員的勸阻下,此筆交易最終放棄,損失得以避免。
為何反欺詐系統能在事前對問題賬戶發出預警?這要從“融安e信”說起。“早在2011年,工行已意識到金融風險防控的嚴峻形勢,出于銀行業務安全、客戶資金安全考量,嘗試歸集風險大數據,建立數據庫。”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安全保衛部反欺詐服務處處長馬旭東說,數據庫僅靠工行內部的數據遠遠不夠,還需要外部來源。
然而,數據歸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因存在信息安全、共享機制等問題,外部相關合作部門起初頗為猶豫。經過1年多積極協商后,工行與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后續又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等達成合作,通過“專線”方式實現風險信息的毫秒級交互更新。
記者發現,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銀行并非單一接受方,還可協助有關部門完善數據。如果基層辦案人員錄入信息有誤、信息更新滯后,這時銀行的攔截預警就有可能出現爭議。隨后,爭議數據會即刻反饋到相關部門糾偏。
數據歸集只是基礎,如何完成數據重構也十分關鍵?!拔覀冃枰獙A康乃槠?、非結構化信息科學處理、分析、評級,使之成為銀行能夠落地應用的結構化、規范化數據?!瘪R旭東說,工行目前的欺詐風險信息庫風險類型已超200個、總量逾35億條。
擴展場景全面防控
銀行網點的柜面轉賬業務是工行反欺詐的“試驗田”,此后,該技術又逐漸應用擴展至ATM、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智能終端等多種渠道。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全渠道、7×24小時的電信欺詐防控體系。
更為重要的是,“場景布控”的探索并未止步于防范電信詐騙。為了實現風險大數據在各個業務系統的自動化布控,工行內部開展了多次業務流程梳理、風控場景調研。截至今年8月末,“融安e信”已與工行境內外26大業務部門、33個業務系統完成對接,如授信審批、運行管理、集中采購、人員招聘等,形成了風險、情報、關聯、輿情、系數、報告、動態監控、監管處罰、集采風控共9條產品線。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失信執行人信息已經在工行的各個業務系統實現了剛性布控,因此這些‘老賴’不可能通過工行借到一分錢?!瘪R旭東說,在信貸審批過程中,新增的個人貸款客戶如果在風險數據庫名單上,系統會直接拒貸。
記者在“融安e信”后臺系統看到,當輸入某企業名稱后,可在“情報”項下查到該企業的基本信息、經營信息、抵質押信息、評價信息等;在“風險”項下,則可看到企業的涉訴信息、失信記錄、處罰信息等,每類信息又包含多條子信息。
此外,借助“關聯功能”,系統可以從目標企業出發,通過社會網絡分析,逐層向外梳理企業的關系族譜,做到“一點出險、全面防控”。
記者通過公安機關獲悉,在打擊電信詐騙專項行動中,不法分子通常大量開立、買賣銀行賬戶,特別是企業賬戶網銀轉賬限額較高,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如果整個銀行業的風險數據庫都能夠及時發現、攔截可疑賬戶,并對其采取懲戒措施,那么將大大增加銀行賬戶出借人的失信成本,減少銀行賬戶買賣現象。
實名問題仍待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防范電信詐騙、防控金融風險不能僅靠“一家之力”,風險信息同業共享、多部門合作聯防聯控十分重要。
2015年,原中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赴工行調研“融安e信”應用情況,并向銀行業轉發工行防范電信欺詐經驗。此后,工行根據文件精神,開始向銀行同業輸出技術。
目前,工行已與交通銀行、廣發銀行、烏魯木齊銀行、北京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廣東省農村信用社、江蘇省農村信用社等達成合作,同業客戶超200家。
多位監管層人士表示,由一家頭部銀行開展對外技術賦能,在一定程度上將減少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數據庫重復建設問題,有助于構建反欺詐服務云平臺和金融風險生態體系。此外,防范電信詐騙、防控金融風險也非“一夕之功”,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尤其要解決“實名認證”這一基礎性問題。由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銀行很多業務仍難做到“實名認證”。
“持續完善電信詐騙防控體系,其中一條措施就是探索與電信部門的大數據合作,強化客戶實名認證機制?!惫蠕硎?,客戶“實名認證”是電信詐騙源頭治理的重要保證,商業銀行應攜手工信部及有關通信運營商,在身份實名制驗證、虛假電話號碼、欺詐客戶甄別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目前,工行正在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探索大數據應用合作,核查校驗同一客戶在銀行和通信運營商的開戶信息,加強身份識別,以求共同促進提升客戶實名制水平,有效遏制偽冒開戶。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