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科技創新世界潮】
水翼沖浪板,又稱水翼板,有一根長碳纖維桅桿,從底部向下延伸到兩個水下機翼。當海浪的速度和動量足夠大時,機翼(也是由碳纖維制成)就會在水中推進,將沖浪板和沖浪者抬到空中。
現在,許多水翼板的桅桿上內置了電動螺旋槳,為它們提供額外動力,可在沒有波浪的情況下使用。這意味著沖浪者不僅可以在平坦的海面上沖浪,甚至可以在湖泊和河流上沖浪。
雖然水翼技術在劃船運動中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但直到21世紀初,它才開始進入沖浪運動。2018年,美國波多黎各的一家名為Lift foils的公司發布了第一款可商用的電動水翼沖浪板eFoil。
如今,世界各地有超過3500萬沖浪者。為了讓用戶獲得更佳刺激和更安全體驗,該行業正越來越多地進行技術創新。
不去海邊也能“浪”:
澳大利亞開發360度人工沖浪湖
人工海浪模擬器可能不算什么新概念,這類設施自20世紀60年代末就已經存在,直到今天,設計師的目標是生成更加洶涌起伏的海浪。
澳大利亞沖浪湖(Surf Lakes)公司正準備推出所謂的“撼動沖浪行業”的產品。據了解,該產品仍在研發階段。目前,沖浪湖已經在昆士蘭海岸內陸20公里處建造了一個大型測試設施。在一個3.6公頃的人造沖浪湖中,一個1400噸重的壓縮空氣鋼泵每6秒上下一次。該泵由電力驅動,以每小時2000次的速度產生高達2.4米的360度海浪。
沖浪湖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倫·特雷維斯表示,在新的人工沖浪湖中,隨時都有5個波浪環,當它們撞擊湖中的不同部分時,形狀會有所不同。“所以你可以讓沖浪水平不同的全家人一起沖浪。”
盡管該公司尚未向公眾開放新設施,但公司表示,目前已在澳大利亞、亞洲、歐洲和美國開發了20個項目。理論上,該設施可以為職業沖浪比賽制造約4.5米的海浪。最大的人工湖將允許200人同時沖浪。
“真正的市場是世界上99%從未沖浪的人。”特雷維斯表示,“未來10年,沖浪業的規模可能是現在的10倍。”
回收塑料真環保:
法國初創公司3D打印制作沖浪板
大多數沖浪板仍然是由聚氨酯(一種塑料)制成的,對于關心環境的沖浪者來說,這對環境是不友好的。
法國一家名為WYVE的小型初創公司表示,解決方案之一是使用由玉米淀粉制成的生物塑料,通過3D打印來制作沖浪板。
由西爾萬·弗勒里和利奧·布菲爾兩年前聯合創立的WYVE現有8名員工,4臺3D打印機在法國西南部比亞里茨附近的基地晝夜不停地運轉。該公司根據每位沖浪者的身材、體重和個人需求定制沖浪板,并將其運往歐洲各地。
未來,該公司還希望在海外建立更多制造廠。
WYVE國際業務發展主管利奧·克里爾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世界各地熱門的沖浪地點附近‘復制’我們的微型工廠模式和3D打印板。”
他補充說,目前打印一塊沖浪板平均需要20—50個小時。“但3D打印技術進步非常快。現在從訂購到送貨需要兩周的時間,這與普通的定制沖浪板是一樣的。我認為我們很快就能降低成本。”
出海保命新利器:
美國團隊開發驅鯊智能環
盡管世界各地的鯊魚襲擊事件仍然算少見——全球每年平均發生72起,但它們確實讓許多沖浪者感到害怕,內森·加里森就是其一。他的家鄉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市的一位兒時朋友在十幾歲時遭到襲擊。幾年后,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鄰居被一條大白鯊殺死。
其實鯊魚并非沒有弱點,據研究,鯊魚是電磁感應能力最強的物種。為了幫助沖浪者防止被鯊魚攻擊,加里森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名為Sharkbanz的產品。這是沖浪者可以戴在手腕或腳踝上的一種小型設備。它使用磁鐵產生約1.8米的電磁場,干擾鯊魚用來捕獵和導航的電場感應。
“這有點像太陽光晃人類的眼睛,或者用強光照射別人的臉。”加里森說,“這會讓鯊魚感到不適,并想要轉身離開。”
盡管現在Sharkbanz每年銷量多達3萬件,但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的一份報告發現,這項技術的成功率為65%,還不到三分之二。
對此,加里森回應稱,就像任何安全裝置一樣,它永遠不會百分之百有效,但至少可以降低風險。
來源:科技日報